酒樽,古代人温酒或盛酒的器皿。酒樽一般为圆形,直壁,有盖,腹较深,有兽衔环耳,下有三足。盛酒樽一般为喜腹,圆底,下有三足,有的在腹壁有三个铺首衔环。而一般的盛酒器分为尊、彝、卣、壶、罍、瓿、盉、甒等。《博古图》曾云:“爵于彝器是为至微,然而礼天地、交鬼神、和宾客以及冠、昏、丧、祭、朝聘、乡射,无所不用,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。”酒器是用来盛酒的礼器。上古的祭祀礼俗中酒扮演重要角色,《周礼》中专门提到名为酒正的官员,负责“掌酒之政令.以式法授酒材”。

樽又为尊,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。尊的形制圈足,圆腹或方腹,长颈,敞口,口径较大。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,春秋后期已经少见。例如宝鸡市曾出土貘尊,以及名动一时的四羊方尊。

一眼酒樽一个就已经很少见了,但是我面前的却是一套酒樽,这套酒樽是由大到小排列的,一共九只,大的大约高四十厘米,而小的才不到十厘米。样子也不是统一,方形、圆形,甚至是动物形状。

“这一套应该是仿制品吧,色泽有点亮,和出土时候的青铜器差距太大了。”我低着头,看着这套青铜酒樽沉思道,“但是这套酒樽上面如果是做旧的话,不会把土嵌在里面,反而是像是取出来就是这样子,而且颜色较为斑驳,金色和铜绿色交错,如果做旧,一般都会是把它做成统一的颜色。并且还有一个疑问,就是这套青铜酒樽好像不是一个时期的产物。”

我抓起一个最大的酒樽,这是一个圆形的樽器,里面似乎有一些文字,但是我看不懂,只是看上去有些熟悉,突然想起来,我的父亲有一本笔记上面好像记载了这种文字,以及简译,我立刻去房间里,取出笔记,对照着看了起来,虽然有些模糊,但是大概还能看出意思,上面大致意思是:成王推行“以德慎罚”的主张,使人民安乐,生活美满,并且用武力打败东方蛮夷,人民都歌颂他,传唱他的佳话。

我皱着眉头看着这段话,总感觉有点违和,因为在我所知的历史上,周成王的成就来自于周公,而这篇文章上没有周公的一句话,也可能是害怕说周公越俎代庖,而没有写上去。但是这是酒樽啊,不应该存在写东西上去的,这种东西,应该是生平,存在于周成王的墓之中才会写上去。

所以可以肯定,这个应该是从墓中挖出来的。既然是墓中挖出来,那就应该是周成王的墓穴,但是在我所知的陕西墓穴中,没有周成王的墓穴,难道是杨爷爷之前发现的?可是,如果是杨爷爷发现的,应该是给国家上报,然后找人挖掘,怎么会给我呢?看来是时候去一趟杨爷爷家里了解情况了。想到这里,我看看了表,已经下午七点半了,有点晚了,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华夏九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书趣阁只为原作者无言鸡翅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言鸡翅并收藏华夏九棺最新章节第79章 再生变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