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 凡是和文学沾边的人都感觉到了读者的严重流失 曾经亢奋的文学不得不接受疲软的现状。***有人说这是文学回到正常 有人说这是读者不思进取 也有人说不读《红楼梦》难道会影响生活质量吗?文学留给文学工作者一片哀叹和反思。但是 我分明又看见广告在寻找诗意 新闻在讲故事 短信在优化语 网络在展开想象 影视在吸收思想。文学似乎又无处不在 它的寄生能力好像从来没这么强大过 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从来不曾熄灭 只不过是把整车皮、集装箱似的进货变成了各取所需的零星采购 在过去“来单照收”的流程上增设了验货关卡 读者对文学的衡量不再是一把尺子 写作的标准因此越来越多。过去作者们只为文学杂志写作 以能登上名刊为荣 也只有行量大、影响广泛的刊物才有能力把陌生者变成名作家。文学杂志几乎是作者们成功的必经之地 想要出名就得先在这里接受考验 所以 大部分作者都在文学杂志的标准下构思。但是现在 写作的道路纵横交错 作者们完全可以绕道而行 不想上杂志的直接在出版社出书 不想出书的直接把作品挂到网上 也可以先写影视剧本再改成小说 或者让作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学评奖……每一种模式都有其标准:杂志有文学的基本标杆 出版社有市场判断 网络有点击率 影视看票房和收视 评奖看主题。写作有了更多的去处 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再也不用担心吊死在一棵树上。虽然多种标准让写作有了繁荣的可能 作者们曾经千呼万唤的创作环境也终于出现 问题是宽松的环境常常伴随降低标杆的危险 作者们完全有理由在各个标准之间游弋。获不了奖可以用行量来安慰 上不了杂志能在网上赢得点击率 出版不了的小说有影视公司改编 卖不动的书或许能被评论家叫好。写作者们照搬阿q的“精神胜利法” 在这里受伤到那里抓药 很少有失败感。写作变成了一件最容易的事 它受宠于过度的自由 最终把多种标准变成了没有标准。只有对此足够警惕的作者 才有可能维护文学的尊严。“因为对于我来说 每一本书都比前一本书难写;文学的进程越来越复杂了。”加西亚?马尔克斯就曾经有感而。但是 对于我来说 写作绝对有一种不变的标准 那就是“身上响了一下”。这是爱因斯坦的理论 当他看到他的计算和未经解释的天文观测一致时 他就感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响了一下。借用到写作上 “响了一下”可能是现 也可能是感动 甚至是愤怒。没有人敢怀疑写作是脑力劳动 “思考”曾经是写作的最高追求 不少作家都有以小说达到哲学高度的企图。但是 格不利于感表达 说理不等于小说。有觉悟的写作者于是呼唤心灵 主张用心灵写作 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批评过分的智力游戏 抛弃对脑子的过度依赖。这样的写作要求似乎已无可挑剔 然而纳博科夫却不满足 他说他的作品主是为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读者——那些不是仅靠心也不是靠脑 而是靠心灵和大脑和敏感的脊背一同阅读的艺术家而准备的

⅖本书作者东西提醒您《没有语言的生活》最新章节在书趣.阁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cnczw◯com⅖(请来书趣.阁.看最新章节.完整章节)

这样的读者能从脊背的震颤中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给他的微妙的思。纳博科夫“脊背的震颤”就是爱因斯坦的“响了一下” 他们都强调身体的反应。由此可见 写作不仅是脑力劳动 还是心的事业 更是身的体验。所以 米沃什说:“诗人面对天天都显得崭新、神奇、错综复杂、难以穷尽的世界 并力图用词语尽可能地将它圈住。这一经由五官核实的基本接触 比任何精神建构都更为重要。”这才是真正的“身体写作” 它不是“脱”也不是“下半身” 而是强调身体的体验和反应 每一个词语都经由五官核实 每一个细节都有切肤之感 所谓“热泪盈眶、心头一暖”都在这个范围。如果写作者的身体不先响了一下 那读者的脊背就绝对不会震颤。所以 每一次写作之前 我都得找到让自己身体响起来的人物或者故事 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和现。不管写作的标准有千条万条 我相信只有现秘密、温暖人心、触动神经的文学 才会在低门槛前高高地跃起 才有可能拉住转身而去的读者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

没有语言的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书趣阁只为原作者东西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西并收藏没有语言的生活最新章节7.没有语言的生活(7)